双座型歼-20再度试飞
近日,网络上再次流出双座型歼-20在新年刚至就再度试飞的消息,并且其外观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,除了机身前部“2031”的编号,表明其仍处于原型机试飞阶段之外,机身表面的黑色涂装与空军现役涂装相当接近,这些特征都与两个月前双座型歼-20首飞时的黄色外观截然不同。也就是说,在经过仅仅两个月的演化之后,双座型歼-20的试飞就已进入新阶段。
新年刚过就进行试飞的新一架双座型歼-20
作为在国产单座型歼-20基础上推出的发展型号,双座型歼-20是到目前为止全球唯一进入原型机试飞阶段的双座隐身型号。在开创新历史的同时,也注定会像所有的“探路者”一样,大胆探索、小心求证。不过由于技术与单座型歼-20存在极大的继承性,因此也就不会再像歼-20那样,从2011年1月首飞到2016年小规模生产历时5年多时间。但隐身战斗机从单座变成双座,也不仅仅是增加一名飞行员和拓展后座空间那么简单。
歼-20的服役数量已很可观
作为歼-20的设计单位,成飞早年就已经向外界展示了双座型歼-20的规划,原始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期双座型改造预留了空间。然而,现代隐身战斗机在性能前所未有的同时,对战斗机的细节控制也达到了极致。比如说,战斗机在高亚音速到跨音速阶段,再到约1.4马赫的稳定超音速巡航阶段,重心会有明显偏移,为保证超音速巡航阶段的稳定性,战斗机的操纵系统及平衡能力要做到精确可控。而歼-20由单座变成双座后,后座飞行员和整套维生设备,及添加的第二套显示、操控设备,带来的是数百公斤的增重,位置又在非常敏感的机身前部。如何在新的平台上保证机头与后机身平衡,如何解决数百公斤增重导致的机动性下降,也需要通过提高发动机推力、增加复合材料比例、优化战机操控软件等方式解决,这些都是需要细到纤毫的深入分析,并在试飞中逐步尝试解决各类问题。
几年前就公开的双座型规划
事实上,在2021年10月底出现的第一架黄色外观双座型歼-20,表面上并没有太多绿色复合材料的痕迹。表明其大概率是由早年的单座型歼-20原型机改装而来的原型机,主要是对修正之后的双座型歼-20的总体设计进行试飞验证,确保基础设计性能的稳定。而近日出现的黑色双座型歼-20,试飞项目估计不会集中于测试飞行性能,更多的会用来检验航电设备、发动机等子系统。枭龙”Block3首飞用时不足20分钟,在目前风洞实验仍然无法做到1 : 1模拟,同时也无法真正重现高空高速飞行姿态的情况下,试验中某些被忽略或者没有准确展示出来的问题,最终都需要通过实际试飞来解决。至于试飞周期则取决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也就是原型机数量、试飞频率,以及设计单位的技术水平。而在机体平台性能基本稳定后,像航电设备、发动机,以及隐身战斗机独有的全机隐身试验就会逐渐展开,并在试飞中逐渐解决问题,最终打造一款符合设定目标的性能稳定的战斗机。
举两个有点极端的例子,分别是美国F-15EX战斗机和印度LCA“光辉”战斗机。前者是美国F-15的最终改进型号,最初原型F-15A在1978年批量进入美国空军服役,之后又衍生了双座教练型F-15B。在服役数年后,美国空军对F-15A/B进行改进,演化出主力型单座F-15C和双座型F-15D。鉴于80年代中后期,机载雷达开始向多用途方向发展,可以同时满足对空和对海、对地作战需求。同时,高速发展的飞控软件,也可以较好地兼高空高速与低空低速性能。因此,美国在1987年正式推出F-15E多用途重型战斗机,实现了从单座型F-15C到双座型F-15E的转变,作战定位也从空优战斗机演变为多用途型号。
F-15E是迭代进化过程中的一次大胆尝试
而1991年海湾战争,证明了F-15E的多用途设计理念确实非常成功,从而引发了全球多用途战斗机的发展潮流。如今热门的歼-16、歼-10C、“阵风”F3、苏-35等,都属于多用途战斗机的范畴。当然,对当时的美国空军飞行员而言,由于F-15E的操作品质、飞行速度等特性较之F-15C有明显下降,因此其在美军内部的昵称,也从赫赫有名的F-15C“全球鹰”变成了F-15E“犁地老母鸡”。但无论如何,性能稳定好用的F-15E,从80年代末期一直生产到2004年,也就是F-22A隐身战斗机量产前夕。
F-15的后续改进一直未间断
F-15EX机体当然是最没有问题的,全球上千架F-15在数十年间的无数飞行,验证了F-15基础设计的优秀,至于航电设备和发动机,也早已通过外部订单提供的研发资金予以解决。使得最终出现的F-15EX,实际上是在F-15E的经典平台上,加装稳定先进的航电设备和发动机,组装而来的一款高度成熟型号。预计只需花费两年多时间,就能解决子系统存在的一些兼容性问题,进入批量生产阶段。这种“顺手拈来”,随意组装的改造方式,堪称是战斗机改造的最理想状态。F-15EX是一款高度成熟的型号,相比之下,印度LCA“光辉”战斗机,则走到了另一个极端。印度空军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,正式启动LCA战斗机的研发。但由于印度从未真正独立开发过先进战斗机,因此在机体平台设计上踌躇多年,花费了大量时间与资源,最终通过降低战斗机性能指标,减小航程、载弹量及过载的方式勉强解决,但也导致了目前LCA颇为尴尬的体型。原本LCA规划搭载印度国产航电设备和发动机,但由于经过10余年发展后仍不堪用,最终从美国购买F-404型发动机,又从以色列引进先进雷达,才完成了三大组件的拼装。
歼-16D代表国产战斗机在电子技术领域的新高度
一般认为,歼-20已经搭载了国产涡扇-10最新改进型号,基本能够满足一定条件下的超音速巡航、超机动性需求。但在进行双座型号改进,增加数百公斤重量后,其推力是否还能够保证需求就不太好说。从现有信息推测,涡扇-10即使能够满足双座型歼-20使用,也是有些勉强,要想从根本上解决,可能还是需要真正为歼-20准备的新一代高性能发动机涡扇-15。
歼-20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动机问题
至于双座型歼-20的全身隐身测试,由于隐身战斗机设计制造已经是一个系统化工程,除了表面的隐身涂料、机体主要外形的折射和平行设计之外,机体表面每一个折痕、开口及凹凸不平,都需要进行相应处理,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战斗机隐身性能大幅降低。因此,双座型歼-20在改进之后,势必会对机体表面外形进行重新处理,但这实际上也是在以前歼-20的基础上,做一些深化和细化,本身难度并不算大。
来源:强国军事